梅州市农业农村局: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,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
一块块撂荒耕地重新披上“粮衣”,梅州孕育着丰收的市农喜悦;一片片柚林集群成园,标准化产出更加优质的业农AG超玩会入口梅州柚;一盘盘客家菜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餐桌,地道的村局客家味道飘香全国乃至全球……一个个关于“舌尖上”的变化正在梅州上演。
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,工业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化理坚持“产出思维”“经济思维”抓发展,念抓农业内生按照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发展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激活聚焦聚力发展乡村产业,乡村全力推动农村综合改革,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。动力
扛牢责任 狠抓撂荒耕地复耕复种
8月中旬,梅州AG超玩会入口走进梅县区畲江镇红星村,市农只见水田连接成片,业农水稻长势良好,满目皆是绿意。“以前,村里劳动力少、基础设施不完善,这30亩土地被丢荒近十年。”红星村村民赖雄辉看着眼前的水田说道。今年7月,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,赖雄辉承包了这片撂荒耕地,并重新种上了水稻。
据了解,我市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区,特别是产量水平低的山坑田,占比75%以上,交通不便,缺乏水源,农田水利及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差,土地集约流转困难,种粮经济效益低,农民耕种积极性低,复耕复种费用偏高。
“围绕保障粮食安全重任,我市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突破口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实行‘一周一调度’、‘认耕认种’、生产托管、土地流转等办法措施,全面打响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战,向荒地要面积、要产量,确保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。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伟纯说。
截至8月18日,全市共完成省下达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面积15.21万亩。接下来,市农业农村局还将继续探索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,提升种粮综合效益,确保粮食安全。
立足优势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。当前,我市农业产业发展仍有不少瓶颈亟待突破,如大型龙头企业不多,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,三产融合程度不高、层次浅,产业链条仍有较大拓展空间。
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,我市按照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,牢牢抓住“产业振兴”这个牛鼻子,向农业要“产值”、要“效益”、要“税收”,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,我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,以工业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思维,重点打造柚果、茶叶、稻米、蔬菜、预制菜5大产业集群,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。”罗伟纯说。
2022年,我市共有4个特色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。此前,我市也已建设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,以及1个国家(金柚)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此外,我市还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,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基础,集中资源力量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让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,实现古镇与良田共存、产业与乡村共兴。
“预制菜作为新业态,是乡村振兴工业化、农产品食品化的重要载体。”罗伟纯说。去年以来,我市立足资源优势,抢抓政策机遇,全力做好预制菜产业培育发展工作,积极制定《梅州市加快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》,主动与仲恺广梅研究院沟通对接,商讨客家预制菜发展规划和标准,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广东省首单预制菜食品安全责任保险,组织预制菜企业赴广州市南沙区进行考察学习,持续宣传推介客家预制菜,打响梅州客家预制菜品牌。
据了解,市农业农村局将争取创建省级预制菜产业园,组建客家预制菜产业联盟,制订客家预制菜标准和推介目录,打造“客家一桌菜”品牌,培育客家预制菜领军企业,辐射带动客家预制菜产业发展。
梅州日报记者:李艳良
编辑:刘滨
- ·冷雨大风“组团”来袭!广东荔枝花果期“保暖攻略”请收好
- ·爆发式增长!国产氢能产品“火”到国外 售价仅为欧洲同类产品一半
- ·个别新生收到不明快件,五邑大学连发声明提醒学生谨防受骗
- ·交通建设在提速 生活一天天变好
- ·英德市大湾镇:焰舞麒麟闹元宵,共绘乡亲夷易近俗情
- ·轿车自燃起纠纷 竭力调解风波平
- ·“贵妇”金店行窃 将面临法律制裁
- ·焚烧垃圾供暖发电 变废为宝美成景观
- ·4500公里的“心”接力:穗疏携手,让先心病患儿重获“心”生
- ·客流同比增长66% 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暑期出入境人员数量突破三万人次
- ·35岁高考16次,唐尚珺决定去华南师范大学读书
- ·涉保时捷、奔驰!共计4000余辆汽车因缺陷被召回
- ·在清远,与春天共赴一场光线光线之约
- ·老太走进高速路 被撞身亡自担责
- ·我市再增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- ·天全体育馆室内装饰和室外场平基本结束